2025年日本水产/海鲜重返中国进口市场:10地禁入、三重证明下的精准贸易机遇

2025年6月29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第140号公告,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进口水产行业激起层层涟漪。这份名为《关于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的公告》的文件,标志着自2023年8月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局面迎来重大转折。尽管福岛、宫城等仍在禁止名单中,但这份准入调整,已经引发国内水产进口和分销商的强烈关注。

对于进口企业而言,这既是期待已久的商机,更是充满挑战的新征程。作为专业进口清关服务机构,我们深入解析政策内涵,为您揭示新规下的市场机遇与合规路径。

一、政策要点:精准解禁背后的严格监管

海关总署此次解禁绝非全面放开,而是建立在三重科学保障基础上的精准化开放:

地域排除明确: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埼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0个高风险都县仍被全面禁止进口。这些地区全部位于东日本,毗邻或直接关联福岛核电站,是核污染水排放影响最直接区域。

企业资质重审:所有希望恢复输华的日本水产品生产企业必须重新申请在华注册,过去注册一律作废。对于食用水生动物,其养殖、包装企业也需完成注册登记。

申报文件强化:进口时需同步提交日本官方卫生证书、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及产区证明,三份证明,缺一不可,

动态监管严格:海关将持续进行独立监测与抽样检测,一旦发现不符合中国标准或日方监管失职,将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

“这不是松口,而是更精准、更有底线的强监管信号。”行业观察人士如此评价此次政策调吉冬“中国用放的姿态,守更牢的底线。”

二、市场影响:冰封两年后的艰难重启

自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海后,中国全面停日本水产品进口。近两年的贸易冻结使日本对华水产出口暴跌92.3%,2024年全年出口额仅剩35亿日元。此次有条件解禁,为日本水产行业带来了一线生机。

高端日料店和水产进口商已开始盘算如何重启供应链。市场反应谨乐观,建立在海关严格监管与科学数据支撑的基础上,

但挑战依然严峻。普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仍然存在。信任重建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时间与技术保障的双重加持。

三、准入品类与潜在风险

允许进口范围:除上述10个都县外,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在满足全部条件后可恢复对华出口。

高风险雷区:企业需特别注意“原料路径合规”问题。根据已有案例,即使产品本身产自非禁区(如北海道),若其加工原料途经禁止区域(如东京都),同样会被海关要求退运或销毁。

四、进口核心要求

进口企业必须满足以下硬性条件,缺一不可:

生产企业注册:日本输华水产品企业必须符合中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重新申请在华注册,获得注册之日起生产的水产品方可输华。

三重证明文件:

日本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

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

产区证明(须明确显示生产工厂送抵日本码头的路线和运输工具,且运输路线不得经过10个禁止区域)

五、企业行动建议

源头把控,认证先行:立即核查日方供应商是否在“允许输华企业名单”内,确保其已完成在华注册。切勿与未注册企业签订合同。

运输路径透明化:要求日方提供完整供应链路径图,确保原料采集、加工、运输全流程避开10个禁止都县,并能在产区证明中清晰体现。

检测报告合规化:放射性物质检测必须由日本官方认可机构出具,检测项目与方法需符合中国标准。建议提前进行样本预检。

分批试单,控制风险:初期建议采用小批量试单模式,测试通关效率与市场反应,避免大规模发货造成滞港损失。

区块链溯源应用:积极采用海关推荐的区块链湖源系统,实现从捕捞到餐桌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增强消费者信心。

未来展望:动态平衡中的贸易机遇

此次解禁是科学理性与外交务实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在国际高风险议题上的治理智慧。政策设计保留了充分的弹性空间—一旦发现不符合我国标准或日方监管失职,将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对进口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责任。能否把握这次有限开放带来的商机,取决于企业能否严格遵守三重证明要求、建立透明的溯源体系、重建消费者信任。

随着中国持续进行独立监测与样本取样,政策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合规经营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而任何违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处罚甚至永久退出市场的风险。

博隽供应链2024年优势项目分享(附2023年广东进出口数据分析)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3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2.5%;进口2.9万亿元,下降3.6%。

一、广东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向好态势明显

从份额看,2023年,广东外贸占全国的19.9%,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从规模走势看,一、二季度分别进出口1.82万亿元、2.02万亿元;三、四季度提升至2.2万亿元的高位,且同比分别增长2.1%、1.8%。

二、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23年,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4.7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同期,广东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同比增加9.4%;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8成,进出口5.04万亿元,增长6%,占进出口总值的60.7%。

三、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回暖

2023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占进出口总值的36.6%。对拉美、非洲分别增长7.5%、3.9%。第四季度对美国、欧盟进出口回暖,分别占12.1%和11.7%。

四、大宗商品、消费品等进口扩大

国内需求持续复苏,大宗商品、消费品等进口扩大。2023年,广东进口能源、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1.58亿吨,同比增加32.5%,更好满足了不断扩大的国内生产需求;其中,进口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8288.2万吨,增加了47.6%;铁、铝等金属矿砂6433.9万吨增加了21%。同期,随着国内消费增长,进口民生商品增加,其中农产品2213.3亿元,增长了3.2%;消费品2850.7亿元,增长了0.2%。

博隽优势货物案例分享

博隽进口供应链,全国多网点服务团队一线操作。积累并分享各口岸申报经验,针对不同情况和货物特性,提供最有价值的进口方案并以标准化服务贯彻执行。专业提供机械设备、农产品、中药材、危化品、海产品冻肉、特殊物品等进口清关。实行进口标准化操作,给予每一个客户专属操作员,定时回馈货物申报信息,方便及时有效沟通。

一、中药材

目前博隽主要针对东南亚药材进口清关,如豆蔻、血竭、石斛等中草药及蛤蚧、地龙、干海马等动物源性药材。博隽可代理进口批文、濒危证、资质挂靠等。

二、新旧机械设备

针对欧美国家和日韩台湾省高精密新旧仪器设备进口的中检、审价、转口等博隽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针对不同机械设备,根据其具体情况在海关编码归类、价格 申报审核、单证资料缮制、查验放行等方面为客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申报咨询意见及优质的解决方案。

三、农副产品

博隽10余年专注辣椒干、花生等农副产品进口清关代理服务,并专门设立农产品仓库/转运中心,为客户提供进出口经营权,农副产品收货资质,特殊单证办理,全球门对门国际运输清关,商检查验,码头仓储等一条龙进口清关服务,助您农副产品快速通关。

四、海产品、冻肉

博隽对于鲜活冷冻海鲜清关时效性的高要求,14年专门成立了由口岸报关员、操作文员及业务员组成的海鲜进口代理小组。提供企业抬头给客户做收货人,甚至代理申办进口许可证(俗称批文),既能大大节省了客户进口所需办理相关手续的的时间,又能减少了客户可能由于对进口流程不熟悉带来的潜在风险。

五、危化品

目前国内化工行业仍面临着高端化工产品难突破的问题,高端的化工产品及原料仍需向国外进口,例如工厂、贸易公司的委托博隽进口供应链从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代理进口高端油墨、银浆、精细化工产品,以满足生产销售需求。博隽进口供应链基于这种情况,将多年的化工产品申报归类,成立专业的化工进口项目组,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化工产品申报的流程体系。

六、特殊物品

特殊物品包括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博隽可提供海关下场审核场地的具体要求,根据海关审核的重点来提前布置,达到高通过率。代办特殊物品审批、商检。

我们一直秉承专注进口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进口代理报关报检的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