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广西这几年:从友谊关到北部湾,我们见证了这些“通关加速度”

故事的开始

在广西扎根多年,作为深耕此地的清关企业,最直观的感受是:这片面向东盟的门中,每天都在悄悄“升级”。从海关清关流程的优化到智慧口岸的迭代,从政策红利的落地到服务效率的提升,这些变化不仅让我们的日常服务更顺畅,更让“广西速度”成为客户口中的放心标签。

友谊关的“智慧进化”:从“排队等”到“秒通关”

还记得几年前在友谊关口岸为客户办理清关,最怕遇到高峰期——纸质单据反复核对、人工查验排队两三个小时是常事。但现在的友谊关,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智能验关通道全覆盖,货车司机刷脸即可完成身份核验,报关数据通过“单一窗口”一键上传,系统自动比对信息,无需再跑口递单;

无人机巡査 +智能审图替代了部分人工査验,集装箱 X光机扫描后,可疑点会被系统自动标记,查验效率提升 60% 以上。

前阵子为客户代理一批从越南进口的原材料清关,下午3点抵达友谊关,通过“两步申报”模式(先报基本信息通关,后续补全细节),不到1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手续,客户惊叹“比预期快了 3 倍”。

清关流程的“减法哲学”:政策优化让企业少跑腿

广西海关这几年的“便民清单”一直在更新,从公司服务客户的实践来看:流程在做减法,服务在做加法。

以前客户申报有误需要改单,得提交三四份纸质说明,现在通过“互联网 +海关”平台在线申请,审核通过最快1小时就能完成;

针对大宗货物进口,海关推出“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模式,5月份为一家矿产企业代理清关时,通过“提前申报”让货物到港后直接放行,比常规流程节省了1天时间;

去年开始,北部湾港实行“7×24 小时”通关预约制,哪怕是深夜到港的货物,只要提前预约,海关关员也会到场查验,彻底告别“等天亮”的尴尬,我们的多家制造业客户都因此受益。

我们与广西的“双向奔赴”:扎根这里,服务更贴近

在广西的这些年,从最初组建小型清关团队,到如今拥有专业的本地化服务团队和配套仓储;从聚焦单一品类清关,到能承接东盟十国的一般贸易进口全链路服务,我们陪着这片土地一起成长。

从友谊关的智能闸口到北部湾港的吊装码头,从海关关员的耐心指导到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广西的每一步进步,都在让“中国- 东盟”贸易之路更通畅。

我们很庆幸,能成为这些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未来,也会继续扎根在这里,用更高效的清关服务,陪更多企业抓住东盟市场的机遇。

设备回国计划背后:一家越南工厂的清盘决定,牵出一票多国采购设备的整合难题

一、一场清盘决定,拉开回国设备进口的序幕

今年上半年,我们接到一家客户的进口咨询。对方原在越南设有一家日化产品的工厂,因业务调整,决定停工关厂。客户希望将厂内还能使用的部分生产设备和未使用的原料打包运回国内,后续再部署新用途。

这种“工厂资产回流“操作听起来不复杂,真正落地时,问题却接踵而至。

二、 多国采购,设备“来头”各异

这批生产设备来源地复杂:有些是早年在广东购买的,有些是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至越南使用,设备类型包括乳化机、灌装线、控制柜系统等。而且采购时间跨度大,部分设备已在工厂运行多年,缺少原始购销合同或出厂证明。这让我们在海关编码归类、原产地证明、报关资料准备等环节,遇到了不少挑战。

三、不只是设备,还有“夹带”的原料怎么处理?

客户还提出,希望一并回运厂内剩余的一些日化添加剂、香精、助剂等原料——有些是液体、有些为固体,大多已开封未使用,部分还涉及危险品属性。

我们在审核清单时,发现这些原料的包装标签不符合中国的化工品进口规定。为此我们建议采用“设备与原料分单操作、香港中转分流+标签重整”的方式,保证各类货物分别合规清关,避免因混申而被查验甚至退单。

四、报关的“细节地雷”,一不小心就可能全票卡住

客户还有顾虑:“这些设备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现在修复后再进口回来,会不会被海关当作’新货’处理?是不是又得缴税?”

我们解释了非新设备进口的申报标准,并为客户设计了操作路径

对于仍保留原有铭牌和使用痕迹的设备,申报“非新机电”入境,附带当年采购记录和产品使用说明:

对于部分资料缺失的设备,补充使用场景及一致性声明,确保整票货物用途清晰、资料完整;

涉及的原辅料(如香精类原料),提前确认监管条件,准备危包证书和成分说明,避免因资料不齐导致查验延误。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重新“搬回”设备

类似这样的“工厂设备撤回”项目,我们从去年至今已经处理了多起。客户类型涵盖日化、包装、轻工业制造等领域。它们在过去几年曾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地设厂,现在因地缘政策、成本变化或供应链策略,开始将部分资产重新布局回国内。

从我们的视角看,这类整合进口项目具备高度定制化特征。申报路径不确定、资料缺失、监管差异,是目前企业常遇的几大难点。

设备可以回来,但清关不能“想当然”

设备回国不是简单的“退回来”操作。是否属于退运?是否构成新申报?是否涉及旧机电目录?中检、调离、产地证复核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评估。

我们建议,企业在规划这类资产整合时,应优先完成资料盘点,并与清关顾问沟通合规路径。只有前端处理得当,才能保障后端操作顺利无阻。

博隽团队始终强调一点:早规划、早判断,才能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广东2025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数据——进口增长凸显南粤贸易活力

2025 年第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成绩单新鲜出炉,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在全国外贸格局中继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这份数据,探寻广东进口领域的奥秘与机遇。

广东第一季度进出口数据分析

整体概况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5 年第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 2.14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4.2%,增速高于全国 2.9 个百分点。其中,进口 7981.5 亿元,增长9.3%,展现出强劲的进口活力,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贸易方式 :第一季度,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 3.1%,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59.1%;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 2.2%,占 19.8%;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 13.6%,占20.1%。这表明广东在贸易结构上更加多元化,保税物流等新兴贸易方式发展迅速,为进口业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经营主体 :民营企业作为广东外贸的生力军,一季度进出口 1.36 万亿元,增长 4.8%,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 63.4%;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向好,进出口6770.3 亿元,增长5.3%。不同经营主体各展风采,共同推动了广东进口贸易的繁荣。

进口重点货物分析

机电产品 :进口机电产品5548.3亿元,快速增长24.2%,占广东进口总值的69.5%。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重要电子零部件及设备进口分别增长167.4%、92.8%、12%。

农产品 :2025年1-3月,广东省农产品累计进口额7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占农产品进口总额17.1%。

地理优势与产业机遇

优越的地理位置 :广东地处华南沿海,拥有多个天然良港,如广州港、深圳港等,这些港口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为货物的进出口提供了便捷的海上通道。同时,广东与港澳地区地缘相近、经济联系紧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人员、货物、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便捷,进一步促进了进口留易的发展。

强大的产业基础 :广东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电子信息、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众多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各类原材料、零部件及先进技术设备有着旺盛的需求,为进口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汽车产业对汽车芯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需求,电子信息产业对半导体制造设备、高端电子材料的进口需求等,都推动了广东进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2025 年第一季度,广东进口贸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进口货物的多样化和高附加值体现了广东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的经济活力。展望未来,随着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广东的进口贸易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贡献更大的力量。

博隽华南业务中心

2024年我国进口数据总结:趋势解读与市场分析(附博隽25年1月 清关案例)

2024年,中国进口市场展现出诸多积极信号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家专注于进口清关业务的公司,我们从中看到了新的机遇和潜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探讨进口业务的未来走向。

一、进口市场稳步增长,结构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达到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这一增长幅度表明中国进口市场依然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从国际来看,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中国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9.86万亿元,增长2.7%,占进口总值的53.6%。

日本二手叉车(12月28日)

二、进口产品结构高端化趋势明显

2024年,中国进口需求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了国内生产需要,也丰富了消费选择。具体来看,电子元件进口增长10.1%,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增长21%,电脑零部件进口增长62.6%。此外,民生消费品进口需求较为旺盛,如服装进口增长5.6%、水果进口增长8.6%、葡萄酒进口增长38.8%。

印尼燕窝/缅甸碎米(1月14号)

三、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2024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有效的进口政策,有序扩大商品市场对外开放,落实好对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这将为进口清关业务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此外,中国连续7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序扩大单边开放,有序扩大市场准入,主动降低关税水平,推动进口值不断创历史新高。

汽车导航仪退运返修(1月24号)

四、未来展望:进口清关业务的新机遇与新趋势

(一)新机遇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有效的进口政策,有序扩大商品市场对外开放,落实好对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这将为进口清关业务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消费升级: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高品质、个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将为进口清关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对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消费品的进口清关服务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这为进口清关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新趋势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进口清关业务也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高清关效率,降低错误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进口清关业务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企业可以关注环保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的清关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多元化与个性化:客户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进口清关企业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政策红利激发设备行业进口活力—博隽助力新旧机电设备进口清关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设备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期,设备行业的几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关系到国家工业的升级,也与我们每个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设备更新迎来新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工业企业注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动力。这些政策措施,通过提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不仅为当地工业企业带来即时的经济效益,更是推动了整个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转型升级。

这一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对技术改造的重视也可能间接促进对国外先进设备的进口需求,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飙升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整体呈现保守态势的背景下,我国半导体产业却迎来了逆势增长,这一现象凸显了国内市场对半导体技术的强劲需求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海关总署的数据表明,2024年前7个月,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额同比增长了51.5%,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加大了对芯片制造业的投资,这推动了总体需求疲软的海外设备制造商的增长。

其中,制造单晶柱或晶圆用的机器及装置进口量为1408台,同比减少16.2%,金额达63.6亿元,同比下降了10.4%;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进口量为6872台,同比增加了8.4%,金额达1296.8亿元,同比增长56.1%;制造平板显示器用的机器及装置的进口量为2181台,同比增加4.8%,金额达100.7亿元,同比增长102.8%。

三、海关助力,畅通设备进口通道

国新办7月30日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创下了新高,经营主体活力充足,传统动能优势稳固,新动能也不断涌现,外贸持续向好基础扎实,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

同时,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好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拓展中间品贸易,助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海关总署的新举措,体现了海关总署对外贸稳定性和增长性双重目标的追求。通过这些政策的持续落实,海关总署期望能够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降低运营成本,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

四、紧跟政策,助力设备进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博隽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大潮中。作为专业的进口清关服务提供商,我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了高效、顺畅的清关服务。我们的服务不仅帮助客户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更确保了新旧设备进口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我们的专业团队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服务策略,确保客户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无论是高端制造设备还是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博隽都能够提供从海外提货一直到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进口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